药物毒理学(潍坊医学院)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轨问古邓掏驰莱伤刺溅暮建楼

对应课程:点击查看
起止时间:2020-02-29到2020-05-24
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2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测试题

1、 某小学共300人,某次课间使用了含有榛子原料的零食后,2小时内有20余人出现了皮肤瘙痒、红肿和皮疹症状,并伴有轻微的喉头水肿症状。出现的毒性反应最有可能属于( )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迟发型毒性反应
D:局部毒性反应
答案: 变态反应

2、 某儿童误食了某包装食品袋中的袋装干燥剂,造成了食道大面积灼伤,这属于( )毒性作用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迟发型毒性反应
D:局部毒性反应
答案: 局部毒性反应

3、 下列哪个毒性参数不容易受到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有利于进行毒理学比较

A:LD01
B:LD100
C:LD50
D:LD0
答案: LD50

4、 下面哪个剂量水平是通过统计计算而不是实验观察直接得到的()

A:LD50
B:LOAEL
C:NOAEL
D:LOEL
答案: LD50

5、 ( )是由美国环保局首先提出,用于非致癌物的危险度评价的指标,通常指人群(包括敏感亚群)在终生接触该剂量水平化学物的条件下,预期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低至不能检出的程度。

A:参考剂量(RfD)
B:阈限值(TLV)
C:安全限值
D: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答案: 参考剂量(RfD)

6、 下列属于外源性化学物的是( )

A:多氯联苯
B:二噁英
C:河豚毒素
D:乙酰胆碱
答案: 多氯联苯;
二噁英;
河豚毒素

7、 外源物质的毒性作用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暴露剂量
B:暴露途径
C:暴露时间
D:暴露对象
答案: 暴露剂量;
暴露途径;
暴露时间;
暴露对象

8、 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饮用假白酒中毒事件,造成多人出现头昏、头痛症状,个别人出现双眼疼痛、视物模糊症状,请问该中毒反应属于( )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速发型毒性反应
D:全身毒性反应
答案: 速发型毒性反应;
全身毒性反应

9、 某餐馆夜间对未售完的食品未按规定操作流程进行处置,店员第二天继续出售,造成多位消费者短期内出现了腹痛、腹泻症状,请问该中毒反应属于( )

A:变态反应
B:特异体质反应
C:速发型毒性反应
D:可逆毒性反应
答案: 速发型毒性反应;
可逆毒性反应

10、 生物学标志包括( )

A:暴露生物学标志
B:易感生物学标志
C:效应生物学标志
D:中毒生物学标志
答案: 暴露生物学标志;
易感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

第三章 生物转运 第三章 测试题

1、 某弱酸性外源物质的pKa为5.5,可以以简单扩散的形式在胃内吸收,假如血液pH为7.5,胃内pH为1.5,请问达到转运平衡时其胃内浓度约是血液浓度的( )

A:100倍
B:10倍
C:相等
D:1/100
答案: 1/100

2、 幼儿胃肠道对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的颗粒型污染物比成人具有更好的吸收效率,这是由于通过( )转运途径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膜动转运
D:主动扩散
答案: 膜动转运

3、 如果外源物质入血后能迅速而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并呈一致的消除过程,那该体内过程比较符合( )模型的特点

A:一室模型
B:二室模型
C:三室模型
D:多室模型
答案: 一室模型

4、 下列哪些物质更容易在胃内以简单扩散的形式吸收( )

A:pKa = 3.5
B:pKa = 5.5
C:pKa = 7.5
D:pKa = 9.5
答案: pKa = 3.5

5、 维生素A、D、E等与含( )丰富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提高其吸收效率

A:多糖
B:蛋白质
C:脂肪
D:膳食纤维
答案: 脂肪

6、 下列最可能存在肝脏首关消除效应的外源物质暴露途径为( )

A:舌下暴露
B:消化道暴露
C:皮肤暴露
D:呼吸道暴露
答案: 消化道暴露

7、 气态毒性分子在呼吸道的吸收受到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血气分配系数较大时,其吸收效率受到主要受到()的影响

A:血流量
B:肺通气量
C:温度
D:呼吸频率
答案: 肺通气量

8、 多氯联苯、有机氯和二噁英等进入体内不容易被代谢,因此容易在贮存库内蓄积,该类物质在体内的主要贮存库为( )

A:脂肪组织
B:骨骼组织
C:肝脏
D:肾脏
答案: 脂肪组织

9、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进入原尿( )

A:水溶性小分子
B: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脂溶性小分子
C:血细胞
D:蛋白质
答案: 水溶性小分子

10、 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下列哪个过程不容易发生( )

A:水分被重吸收,尿液浓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重吸收
C:水溶性较大的极性分子重吸收
D:葡萄糖、钠离子等重吸收
答案: 水溶性较大的极性分子重吸收

11、 苯巴比妥和水杨酸中毒后可以采用小苏打解毒,主要是抑制了( )

A:胃肠道吸收环节
B:肠肝循环
C:肾小管重吸收
D:首关消除
答案: 肾小管重吸收

12、 下列可能影响食品中外源物质简单扩散效率的因素有( )

A:膜两侧的pH差异
B:脂溶性
C:解离状态
D:膜两侧的浓度差
答案: 膜两侧的pH差异;
脂溶性;
解离状态;
膜两侧的浓度差

13、 下列哪些属于易化扩散转运方式的特点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mooc.mengmianren.com

边面墨劣官耐淑鹤贺释痹炉底

搜索
登录
订单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