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徐延宇)(南宁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完整版100分

饥秆兢港嫌水怂介擒纳忍扇该

对应课程:点击查看
起止时间:2020-03-06到2020-05-31
更新状态:已完结

A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单元测试

1、 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 )

A:教育制度公正
B:教师公正
C:教育行政公正
D:学校公正
答案: 教师公正

2、 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并且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通过对方才能得到肯定,即教师的幸福是被给予的,说明教师幸福具有( )

A:精神性
B:关系性
C:集体性
D:无限性
答案: 关系性

3、 教师荣誉是( )。

A:虚荣心的满足
B:社会客观评价
C:教师主观体验
D:客观评价和主观体验统一
答案: 客观评价和主观体验统一

4、 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

A:对同事的公正
B:对领导的公正
C:对教育对象的公正
D:对家长的公正
答案: 对教育对象的公正

5、 某老师向学生推销课外辅导资料,要求学生必须购买。该老师的做法( )

A:反映教学需要
B:体现敬业精神
C:违背教育规律
D:违背师德规范
答案: 违背师德规范

6、 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的有( )。

A:内容具有全面性
B: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具有教育专门性
D: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答案: 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7、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决定并制约着其他三种理想的理想类型是(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答案: 社会理想

8、 《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时应( )

A:认真读书,善于向书本学习
B:虚心求教,善于向他人学习
C:积极进取,善于向榜样学习
D:参加实践,善于向社会学习
答案: 虚心求教,善于向他人学习

9、 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良好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品质
答案: 道德行为

10、 能显示一个人真实灵魂和自我主宰精神的道德修养方式是( )

A:内省
B:从善如流
C:慎独
D:反思
答案: 慎独

1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学习
B:教育实践
C:向榜样学
D:加强交往
答案: 教育实践

12、 教师的影响力既来自于社会赋予整个教师群体的职务权威和“地位”,又来自于教师不断加强的自我修养所形成的( )

A:个人魅力
B:个人道德
C:个人情感
D:个人能力
答案: 个人魅力

13、 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首先必须加强( )

A:理论修养
B:“三观”修养
C:理想修养
D:信念修养
答案: 理论修养

1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借助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更新组合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这种思维活动体现了教师思维具有( )

A:逻辑性
B:系统性
C:创造性
D:发散性
答案: 创造性

15、 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活动性
B:艺术性与创造性
C:完美性
D:保教结合的特点
答案: 艺术性与创造性

16、 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反应慢而稳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和兴趣稳定且难以转移,善于忍受,善于做细致、持久、耐心的工作;反应和行动欠灵活,对周围事物冷淡。教师的这种气质特征属于( )

A:胆汁质(兴奋型)
B:多血质(活泼型)
C:黏液质(安静型)
D:抑郁质(弱型)
答案: 黏液质(安静型)

17、 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学生实践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被称为教师的( )

A:管理能力
B:教育能力
C:处置能力
D:教育机智
答案: 教育机智

18、 教育劳动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所以教师要有甘于吃苦的精神,这表明了教师的( )

A:职业理想
B:职业态度
C:职业纪律
D:职业作风
答案: 职业态度

19、 表现在教师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语言行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教师的( )

A:性格
B:意志
C:气质
D:情感
答案: 气质

20、 教师思维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

A:逻辑性和创造性
B:逻辑性和敏感性
C:创造性和系统性
D:敏捷性和系统性
答案: 逻辑性和创造性

21、 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教师仁慈的教育性、理性色彩和( )

A:方法特性
B:灵活性
C:生动性
D:幽默性
答案: 方法特性

22、 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其目的就是要达到( )

A:心理亚健康
B:毫无心理负担
C:心理健康
D:只喜不忧
答案: 心理健康

2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mooc.mengmianren.com


 

粕详式碌刻帮伸牢归稠膝勾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