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潘兴元)(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完整版100分

顺偶晒惹技镣潦融秒监粳梢钾

对应课程:点击查看
起止时间:2020-02-24到2020-05-09
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三周 第三周测验

1、 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

A:蓝色
B:橙黄色
C:棕黄色
D:黄色
E:紫色
答案: 蓝色

2、 捕获法测定病原体抗体的类别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答案: IgM

3、 应用三联吡啶钌作为化学发光剂的试验是

A: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试验
B:电化学发光试验
C: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
D:碱性磷酸酶促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E:辣根过氧化物酶促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答案: 电化学发光试验

4、 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的技术核心是

A:单线态氧的产生和传递
B:亲和素和生物素系统
C:感光微粒
D:发光微粒
E:生物素化特异性抗体
答案: 单线态氧的产生和传递

5、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中最常用的分离方式是

A:微孔板
B:过滤
C:珠式
D:顺磁性微粒
E:管式
答案: 顺磁性微粒

6、 免疫渗滤实验的载体是

A:塑料微孔
B:磁珠
C:玻璃纤维膜
D:尼龙膜
E:硝酸纤维素膜
答案: 硝酸纤维素膜

7、 下面影响固相膜免疫实验错误因素是

A:溶血
B:黄疸
C:试剂批号
D:试剂平衡时间
E:反应时间
答案: 试剂批号

8、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步骤不包括

A:抗原的提取与纯化
B:制备特异性抗体
C:标记物与抗原结合
D:标本的处理与制备
E: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记物呈色反应
答案: 标记物与抗原结合

9、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应用到

A: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癌基因蛋白的临床应用
D:对肿瘤细胞增生程度的评价
E:发现微小转移灶
答案: 自身免疫性疾病

10、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技术的直接法不具备下列哪项

A:操作简便
B:特异性强
C:敏感性低
D:抗体种类有限
E:特异性差
答案: 特异性差

第一周 第一周测验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周免疫器官?

A:脾脏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胸腺
E:阑尾
答案: 胸腺

2、 免疫应答过程分为

A: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B:识别阶段、活化阶段、细胞阶段
C: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抗体阶段
D:基因阶段、抗体阶段、细胞阶段
E:识别阶段、抗体阶段、效应阶段
答案: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3、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粒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E:树突状细胞
答案: T淋巴细胞

4、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

A: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
B:两者分子空间结构的相似性
C: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
D:两者之间功能的相近性
E:两者之间结合的专一性
答案: 两者之间结合的专一性

5、 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现象
答案: 前带

6、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环境因素有

A:温度;电解质;反应体积
B:温度;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
C:电解质;PH;温度
D:电解质;PH;反应体积
E:温度;PH;反应体积
答案: 电解质;PH;温度

7、 关于免疫佐剂说法错误的是

A: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B:不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C:应用佐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原对机体的免疫原性
D:液状石蜡与羊毛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弗氏不完全佐剂
E: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
答案: 不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8、 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

A:HAT
B:8-AG
C:PEG
D:PHA
E:BSA
答案: PEG

9、 下列关于稀土离子作为标记物,其荧光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
B: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会互相重叠
C:荧光寿命长,荧光半衰期介于10-1000微秒之间
D:激发光波长范围宽
E:发射光谱带很窄,甚至不到10nm
答案: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会互相重叠

10、 碱性磷酸酶的作用底物不包括

A:对-硝基苯磷酸盐(PNP)
B: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C:4-甲基伞酮基-β-D半乳糖 (4-MUG)
D: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 NBT)
E: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4-MUP)
答案: 4-甲基伞酮基-β-D半乳糖 (4-MUG)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mooc.mengmianren.com


 

卵嵌存窖射毛晚钵壤吓显太耪